SDTTA文学小说网>修真>争宋 > 第二百二十一章 宋代军事书
    曾公亮沒有正面回答,他看着这些书说到:“王侍郎今非昔比,刚刚老夫也听了王侍郎所说声东击西,又见王侍郎战功累累,攻略之术王侍郎所知甚多,这些书是我刚说了,乃是仁宗皇上亲命编纂,仁宗为防止武备松懈,将帅“鲜古今之学”,不知古今战史及兵法,所以下令我与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等,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这套《武经总要》,仁宗皇上亲自核定后,又为此书写了序言。”

    王旁知北宋初以來为防止地方割据,将帅专权,将将帅的统兵权和作战计划的制定权都收归皇帝直接制辖,但矫枉过正,结果弄得将不知兵,兵不识将,导致仗仗失利,节节败退,却沒想到仁宗皇上已经看出痹症所在,心中对仁宗更加钦佩,

    曾公亮接着说道:“此书详细编制了军事制度、军事组织、选将用兵、阵法、山川地理等军事理论和规则,另外详细记述选将用兵、教育训练、部队编成、行军宿营、古今阵法、通信侦察、城池攻防、火攻水战、武器装备等,先皇有意重整军事,有日能武力强国,怎奈先皇去的太早……唉。”

    王旁看着曾公亮,曾相亲自编纂难免有自夸之嫌,有沒有那么厉害,他有些好奇,这与曾公亮要托付自己的事有什么关系,“曾相,如今书已经编纂集成,您也了却了心愿,若是曾相想托付我是看此书,此书我慢慢看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曾公亮点点头:“王侍郎,你年纪尚轻假以时日以你的资质,必能成就一番大业,不过我说的事不仅是这些,此书分前、后两集,每集二十卷,但我们编撰初期前集是二十二卷,后集是二十一卷,如今少了三卷,而且至关重要,王侍郎曾智断九龙杯,如今若能追回那三卷也算是慰藉先皇在天之灵啊。”

    “丢了三卷,怎么丢的,那三卷写的什么竟然如此重要。”王旁满腹困惑,

    “那三卷所写乃是攻城守城之计,其中包括水攻,火攻,这些都是我大宋所能别国之不能,还有一卷十分重要,前集十六到二十二卷记载我大宋军路,营寨设置,其中广南西路一卷丢失,此事事关重要,广南西路乃是交趾与我大宋相交,若此卷被交趾所得由此入侵边境危矣。”

    王旁用手拖着下巴沉思着,这事的确很严重,再怎么说英宗赵曙对自己苛刻也是人民内部矛盾,这要是交趾入侵那就是敌我矛盾了,更何况宋代交趾说白了就是千年之后的越南,不但至今还存在着领土争端,越南还肆意掠夺我们南海石油资源,

    “这事,我答应曾相去查,可是,我怎么查好呢。”王旁说道,

    曾公亮听王旁答应了,高兴的说道:“我就说嘛先皇和包丞相绝对不会看错人,若是王侍郎查明此事,也不枉老夫多年心血。”

    “不行。”王旁摇摇头,

    “如何不行。”曾公亮刚刚看到点希望,听王旁说不行,急忙问道,

    “事有轻重缓急,此事也不是一天就能办成的,我自己的事还沒处理好,而且现在还有燃煤之急,况且此事要查不能明察,我现在辞官未准,诸多不便。”王旁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得推一下,

    “是,此事并非一日之事,况且如果交趾想犯,也早有动作,老夫有一想法,就趁你这私情请皇上准你辞官,让你可以借从商之名,暗访此事,至于你义父和恩师衣冢,我请皇上派人去请陪葬,准你入皇陵祭祀,你看如何。”曾公亮商量的口吻对王旁说着,

    王旁见自已经答应宰相,况且宰相这么大年纪,受先皇之托來寻自己办事,自己再推辞也沒什么意思,“好吧,那也请宰相准许我先葬我亡妻,还有一件事,要与曾相商议,如今天寒地冻,但是京城百姓却沒有煤烧,此事既然早先由我晋香府起,我想请宰相上奏朝廷百姓之苦,解此燃煤之急。”

    曾公亮道“这事,老夫也曾听说,倒是有官员启奏,晋香府附近无煤炭可出,导致煤炭紧缺,不知道王侍郎经营多年此事可有解法。”

    王旁想起來这事就生气,不过他压着火气说道:“若是晋香府无煤,那我买那荒地如何成了低价买地之说,岂不是冤枉了我和受牵连官员,这个暂且不提,据我所知,今年京城缺煤,是有人囤货居奇,私立煤场准备高价出售。”

    曾公亮一听皱起了眉头:“竟然有此事。”

    王旁说道:“此人就是户部侍郎秦敏志,他利用查晋香府之事,私建煤场藏大量煤炭,想高价出售,曾相您居高位,不知百姓疾苦,我所知道确有实据,希望曾相据实禀报皇上,莫让奸人得利百姓受害。”

    曾公亮低头想了想说道:“此事,我有一办法,你可去找开封府知府,开封府之民生之事让他启奏,另外还有一个人你去找他,谏官欧阳修,若他查实弹劾,想那使奸贪官必受惩治,我在朝中从中助力,三管齐下可解此急。”

    王旁心说:曾相这个老滑头,想必姓秦的是皇上的宠臣,宰相也不能越权,民不举官不究这是惯例,要想参谁还是得一步一步的來,不过王旁打定主意,只有先在开封府将此事闹大,就不怕沒有民不举,

    “那好,此事就拜托曾相,另外晋香府之事还请曾相多多替学生在圣上面前美言。”

    宰相点点头:“王侍郎就尽快处理身外之事,处理丢失书卷之事是大事,关系我大宋南部的安危,若王侍郎应承此事,皇上那边老臣也好进言。”